电影《百鸟朝凤》是一部情感电影,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主要讲述了老唢呐文化艺人,经历了唢呐传统乐器的繁荣和衰落,对唢呐艺术的传承和责任,对唢呐的坚持和传承,产生一系列的感人故事。电影场景十分接地气,贴近现实生活,一开始就是以旁白的手法,开始了电影情节的介绍,随处贯穿的旁白,有利于观众对电影情节的理解,加深观影印象;其次,电影从语言,服饰,人物等方面高度还原了小说情节,有些情节只有慢慢品,才能感受它其中深刻的内涵;最后,演员精湛的演技,电影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使得这部电影具有观看价值,值得观看。下面小编主要来说一说其中情感。父子情,游天鸣十来岁的时候,在红白事上吹奏唢呐是一种风俗,唢呐艺人十分受尊重,游天鸣的父亲让他去学吹唢呐,不仅仅是父亲为了圆小时候的梦想,也是希望游天鸣将来能够受人尊重,于是不顾游天鸣的意愿,强迫他去学唢呐,为了让焦师傅收游天鸣当徒弟,对焦师傅送礼和跪地请求,对儿子打骂,只为了能收儿子为徒,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十分深沉的爱,儿子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似乎也明白了父亲的有心良苦。儿子感觉不受师傅重视,偷偷回到家,听到父亲向别人夸赞自己,又偷偷的跑回去,也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游天鸣学成归来以后,唢呐被西方乐器冲击变得没落,唢呐班子的解散,师兄的各奔东西,只有游天鸣坚持着师傅的诺言,当出活事,父亲帮忙收拾家伙忙碌的身影,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支持,很多情节只有细细的品,才能感受到浓浓的情。师徒情,小编这部电影最主要的就是想表达这种感情,徒弟为了师父的一句话,信守承诺,坚守唢呐艺术,传承下去。师傅对徒弟的细心教导就不说了,即使自己病倒了,依然为了徒弟的出工而操劳,拖着带病的身体亲自上阵,即使吹唢呐吹出了血,也不放弃,这不仅仅是对手艺的坚守,更是对徒弟的爱与支持,为了给徒弟置办一套新的唢呐装备,卖掉了自己的黄牛。而徒弟在自己有点出息后,也不忘报答师傅。最让人伤感的是师傅走的太突然,只有徒弟一人衣着正装在师傅坟前吹着百鸟朝凤,朦胧的泪眼中,师傅似乎又出现了在自己面前,沧桑的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渐渐远去。小编认为,电影对唢呐的表现力太不够,从头到尾没有上一出完整的百鸟朝凤,但这就是导演的用心所在:他没有浮于表面,刻意去强调唢呐这个东西,给它来个精美的全身特写之类,从头到尾,导演的重点都是通过师傅的一举一动来刻画唢呐匠的精神:不畏权贵,刻苦钻研,德艺并重,影片的每一个情节,都是紧扣着这个主题来的,导演本来就不是强调某种具体的技艺,而是那个行当的匠人精神,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