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秦川八百里,袅袅唢呐无绝期。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在如泣如诉的唢呐声中拉开帷幕,焦三爷身为焦家班班主,他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传道者,他将唢呐传给天鸣,也将坚守传给了天鸣,在时代的风云变化中总有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影片从游天鸣拜师开始,焦三爷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一个严师,询问天鸣的年纪,让天鸣吸瓢里的水,他给人一种技艺高深又要求严格的印象。而后天鸣留在焦三爷身边学艺,天鸣的父亲独自离开,这好像是一种父亲责任的交割,从此焦三爷在天鸣生活中便扮演了亦师亦父的角色。焦三爷是位严师,他要求天鸣吸到湖中的水才能回家,他在天鸣没达到要求时拨走了天鸣半碗饭,他还在天鸣失火弄丢唢呐后打了天鸣一巴掌,种种表现都说明焦三爷是一位严厉又认真的老师。但他又同时像一位慈祥的父亲,当下雨天天鸣还没回来时他去着急的寻找,克制的镜头语言下焦三爷将自己的蓑衣草帽披戴在天鸣身上,他的动作是那么自然流畅,这一刻他是一位爱护孩子的“父亲”,忽略了自己,理所当然地为孩子遮风挡雨。当天鸣因没拿到唢呐去而复返时,焦三爷体贴的一语带过,还告诉天鸣给他留了饭,这么的理解宽容他就像一位父亲知道并尊重孩子的自尊和选择。他的慈父之心不仅是对天鸣,他对蓝玉也一样,给蓝玉同样放假,在蓝玉出师时故意躲出去,可见他对每一个徒弟都是关怀体贴且爱护有加的。他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慈父,不仅令他的徒弟敬重爱戴也令观众深受感染,他是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尊长。焦三爷常称自己是个唢呐匠,就像他说的,他是一位匠人,千年匠心百年匠人,焦三爷的一生都和唢呐联结起来。焦三爷最宝贵的就是那个装满唢呐的箱子,他在交给蓝玉和天鸣唢呐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唢呐离口不离手”,唢呐就是他的骄傲。焦三爷吹唢呐时脸上的神气是怎么也挡不住的,在他醉酒后穿着一件红秋衣,满脸红晕,红色配合高亢的唢呐乐曲让他整个人的精气神都热烈起来,如蛟龙出海气势恢宏。他对唢呐的热情和热爱都激荡在无尽的火一般的节奏里,这一刻无人看不出他的喜悦,就像孙悟空拿到了金箍棒,哪吒握住了乾坤圈,他的底气都在手里!他专注的一切都握在手里!这就是一个匠人,始终如一的爱着自己的职业。并且他还高度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在金家庄的村长去世时那么多人求着焦三爷吹《百鸟朝凤》可焦三爷不为所动,他认为金家庄的村长曾经排挤外姓的行为不能算德高望重,而在火家庄的村长去世时,他吹唢呐吹到泣血也坚持要完成《百鸟朝凤》。大哀的曲调,无尽的坚守,焦三爷在生命走的最后的时候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匠心,这是一代匠人的骄傲!他坚信并坚守《百鸟朝凤》为唢呐最高声,只吹给德行高尚的人,这一信念不为外在条件所动,甚至在自己的生命之上。焦三爷在天鸣提出要给他吹《百鸟朝凤》时表示反对,他认为对自己来说自己四台的规格就够了,他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坚守匠心传承艺术是他该做的。真正的匠人就是这样,坚持着中华千年来的匠心,一生都精益求精的守护者自己的手艺,传承自己的技艺。焦三爷一生教出了无数徒弟,不论是焦家班还是游家班都是焦三爷的心血凝聚,他是艺术的传道者也是守卫者。焦三爷选天鸣为未来的班主而不是悟性天赋都更为出众的蓝玉,就是因为天鸣更能将唢呐更好地传承下去。他教导徒弟首先一条就是唢呐离口不离手,这是为了让徒弟能爱护唢呐,能让唢呐融入徒弟的一生,能让唢呐文化永远不至于遗失!可是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中无数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新潮”和“流行”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以唢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无可奈何地走向没落。焦三爷一生的骄傲,他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唢呐正慢慢变成不值一钱,他费尽心血培养的徒弟在被迫地慢慢离散,焦三爷在三师兄的院子里发疯般的丢衣服,粗重的喘息声透出他们的无奈和沉重,焦三爷只能尽自己所能去做无谓的挣扎。他卖掉劳苦功高的大黄牛,不让天鸣给自己治病而让他去置办新家伙,大黄牛象征着焦三爷为了唢呐劳苦一生又在生命最后奉献自己的高尚形象。在唢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录像时焦三爷挣扎着要天鸣答应,他在知道自己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仍然记挂着唢呐的传承,想要为唢呐尽最后一份力。最后伴随着天鸣独奏的《白鸟朝凤》,焦三爷坐在太师椅上深情凝望,他希望唢呐能够延续,他期望天鸣能将唢呐传承下去,哀婉的曲调是为这一伟大的艺术家送别,“《百鸟朝凤》,敬送亡人。”影片在焦三爷的背影中落幕,焦三爷最后释然的转身,他在生前做了自己所能做的所有,他的一生都为唢呐而活,是唢呐艺术的传道者和守卫者,现在唢呐的未来不是他能左右的了,而他已倾尽自己的一切,已经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在金钱驱使的时代,纯粹的艺术该何去何从?影片中唢呐班子的没落,影片外艺术片的无人叫座,都引人深思。在陶泽如先生的精湛演技下,焦三爷用一生去诠释匠者的坚守与传承,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