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前景 >> 正文 >> 正文

在北京三里屯体验沉浸式烛光古风音乐会

来源:唢呐 时间:2025/1/7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北京三里屯SOHO有个爱乐汇,常年演出小厅的沉浸式烛光音乐会,音乐种类有古典音乐、电影音乐和古风音乐等,我凑巧有空的这一天,刚好演出古风。

平时我不大会专门去听“古风音乐会”,觉得那只是一种以中式音乐为元素创作的流行音乐,有点像用尼龙制作的所谓“汉服”,廉价而简陋,但既来之则安之,我想要体验的是冠以“沉浸式”和“烛光”的音乐会。

应该说,体验感还不错。

开场有一段对“烛光音乐会”的介绍,起源于欧洲,年随着“地球一小时”的环保运动,在全球范围推广了多场音乐会。

为了呼应这个传统,现场关灯一分钟。手机屏幕的亮光忽然变成了乡间的萤火,格外明亮。

一盏温暖朦胧的橘色灯笼上台,隐约看见舞台上有一少女走到一架古筝后,款款坐下,琴声随烛光渐亮,却依旧看不清人脸。

现代人的眼睛应该是很难适应这样的照度了,但几十年前,在我所生活的三线城市,大多数家庭晚上都只能点三瓦五瓦的灯。再往前,巴赫海顿莫扎特的古典时代,皇宫里也只有烛光。贾府里请人唱昆曲,还讲究在园子里割了水面听,贾母的眼睛应该老花了,观看效果与现在这雾里看花的感觉大约是一样一样的。

现代的“烛光音乐会”,从编制来看的确更像室内乐。但现代人的听觉也不如以前,小剧场里也必须用电声。

“烛光”全都点亮了,舞台上的灯架,小桌上的马灯,楼道上的蜡烛,的确如广告所言:所有的烛光围绕着你,就像所有的爱。当然,都是电灯模拟的,亮度和摇曳感,都等比例复原。

表演的是一支叫“青兰赋”的古风乐队,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等。其中,打击乐一,负责鼓、镲、铃等;二胡一;唢呐和筚篥一;箫笛尺八一;马头琴、低音马头琴一,同时担任呼麦;古筝一;扬琴一;阮和四弦琵琶一,共八位年轻人,登场顺序错落有致,

科班出身的艺术家,每个人的技术都十分出色,也都诚意满满,只是配器稍逊。但或许也不能怪他们。我看过那种试图恢复唐宋旧制的音乐会,除了鼙鼓,丝竹管弦,基本都是高音乐器,听久了很容易疲劳。

“青兰赋国乐乐团”,乐团成员均来自中国一流音乐学府。乐团风格、演奏曲风、现场演出等各方面进行现代与传统的融合,赋予国乐“潮流”的形象,将国乐推至大众面前,力图在国内卷起属于国乐的浪潮。

现场音效和灯光也受些限制。我翻了一下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