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而婚嫁礼仪被认为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事。庆阳自西周以来,就推行包办婚姻,即说媒。自周代始,已设立媒官。婚嫁习俗自然是源远流长,来耕读艺苑,畅聊庆阳那些婚嫁习俗。在庆阳,男女长到一定年龄,就有人给双方说合,称说媒为提亲,说合的人叫媒人。媒人能说会道,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家里的基本情况,而且要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说清双方情况,还要勤于跑腿,牵线搭桥,奔走撮合。如果男女两方婚事大的方面取得一致后,要引导男女双方相亲,问八字,换庚贴,送礼等,直到新人进了洞房,才算完成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庆阳婚嫁习俗保留了历代基础的同时,也不断在演变。迎娶新娘的工具不管是毛驴行走在广袤的大地,或是花轿奔走在千沟万壑的卯梁上,再或是汽车奔跑于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都能听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独特的唢呐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随着庆阳人思想水平的提高,婚嫁习俗不断改革,一些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相继淘汰,婚嫁礼仪不断进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迎亲的习俗便是保留了传统。婆家派去他们德高望重的长辈,男大客,女大客,还有娘家送亲的长辈及男女大客们。庆阳入洞房最初说是深邃的窑洞,后因新婚用房装饰富贵华丽,不许别人随便出入,便增添了那种神秘色彩。新人入洞房前,洞房里面早已布置妥帖,不许有一个闲人在里边。洞房门锁着,门上插有纸炮。新人被抱到洞房门口时,有专人立即点燃纸炮,打开洞房门。新人入洞房的同时,由一人瞅准,把跟随看热闹的男娃娃,向洞房掀进两个,表示新人婚后第一胎会生男孩。在洞房门上响纸炮,则表示能把邪气打跑,使新人平安进入洞房,吉祥如意。现在新人入洞房的时候还新加了耍新人一说,可以是新郎的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等。闹洞房俗称“耍房”,是指在新婚之夜,家族好友,青年男女,聚集洞房,戏弄新婚夫妇,借此取乐。参加耍房的人越多越好,主人家也越喜欢,传说闹了新房就会越闹越发。耍房的花样很多,为口头耍和动作耍,或二者兼有。
口头耍,由一名能说会道特别会说好多有趣的诗句或谜语式的顺口溜者教新郎新娘说。动作耍,由主持耍房者说咋耍,新郎新娘就咋耍。如耍捉跳蚤,耍房者拿一粒糜子,从新娘衣领口上放进去,叫新郎在新娘身上搜寻,直到捉住为止等这类游戏。有些动作难,但要求新郎新娘必须做到,否则得反复做几次。花样翻新,乐趣无穷。房常常得两三个小时,直到深夜方休。铺床亦称“翻人身”。耍房结束后,由送女的和娶亲的妇女进行,把床上的床单反铺好,下面压擀面杖和切面刀。由新娘坐于床正中,新郎,把意味着八个男孩的八个核桃和意味着八个女孩的八个枣,用脚拨滚,围绕新娘左右各转三圈,谓“趿帐”,象征合家团圆。如果有能耍的人在场,要抢核桃和枣,主持人要全力阻拦,抢到者要新娘发烟点火,方可退回所抢的核桃和枣。最后,主持人用擀面杖和切面刀将毡和被褥翻正。娶亲的妇女问:“人身翻过来了吗?”送女的妇女说:“翻过来了。”接着将核桃和枣压在四角毡下。一边压一边说:“双双核桃双双枣,双双儿女满院跑。”所压核桃枣儿供新郎和新娘享用,门外有听房者如果要吃,新人可从窗户递接让吃。《中国风俗大辞典》载:“铺床习俗约始于宋。”华池县今仍流传,意为祈盼早生贵子。回门是新郎新娘婚后二人首次去娘家。“回门”习俗在先秦时代称,汉以前不广泛流行。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嫁娶》中记载:“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日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女亲家设宴款待新婿,名曰会郎,亦以上货礼物与其婿。”庆阳民间回门,最初是在婚礼的一个月以后,后来随着婚礼的简化,回门与婚礼之间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一般在送女的人从男方家走的时候商定某日回门。普遍是三天以后回门,也有赶节日回门的,就得半月或一月后回门,也有定在正月过年拜年时候回门的。 届时,夫妇双方均直接到新娘娘家去。古时,新娘骑驴,新郎步行随同。新时代,夫妇不是乘汽车就是骑自行车或摩托。新郎第一次到岳父家,岳父要以贵客款待。新郎根据岳父门户多少,要带够一定礼物。除过拜岳父母,还要拜岳父母弟兄嫂,岳父族中有几户就得去拜几户。一般少则三天,多则五天。临走前,岳父母家要备一席饭,请来家门弟兄和个别亲戚,陪新郎吃饭。这桌酒饭,必须由新女婿坐上席,新女婿到岳父家只有这一次破例地坐一回上席。以后,岳父家凡遇大小事,新女婿都帮忙出力,不能按客人对待。待饭菜端上来后,所有陪客都要拿出一定数量钱,凑起来用盘子端给新女婿,意思是喜钱,表示祝贺新亲戚。饭后,新女婿夫妇二人一同要回到家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