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庙会或者逢年过节,我们不时会看到踩高跷的表演。而有的新人结婚时,也会遵循传统礼仪,新娘乘坐轿子拜堂,但是踩着高跷抬轿子的风俗却很少有人听说过。而在焦作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自古以来就有着这样的表演,当地人称之为高抬火轿。说起高抬火轿,就不得不提到焦作的一个历史名人——朱载堉。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后来因为不平其父规劝皇帝获罪被关,发誓,父王一天不归,他一日不回宫,于是就在皇宫外的小土屋一住就是十九年,直到父亲被赦免,才愿意入宫,因此他也被誉为布衣王爷。朱载堉精通音律、乐器、舞蹈、数学、天文历法等,多次辞官归乡潜心著书。大名鼎鼎的十二平均律就是他所创,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在万历年间,朱载堉第七次辞官隐居,看到被称为下九流的抬轿夫和唢呐手等民间艺人,十分同情,竭力想为他们争取社会地位。于是他大胆地把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由8名轿夫脚踩着1米多高的高跷抬着花轿进行表演的形式。这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踩着高跷抬花轿,这不是难度更大,对于那些抬轿夫来说更危险了吗?这布衣王爷恐怕是来帮倒忙的吧?但其实,他的初衷是要让人以仰视的角度高看抬轿夫,用艺术的表现手段,一步一步提高他们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之后,朱载堉又不断地研究改进高抬花轿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例如将白天表演改为晚上表演、把布轿改为纱轿、花轿改为火轿,并在周围插上蜡烛和彩色的焰火,寓意火旺、财旺,预示着生活的红红火火。朱载堉还把他创作的《醒世词》、《情理词》等谱成曲调,让艺人们在表演中演唱,打击乐器用的是《金鼓经》中的鼓谱等。整个表演团队要多人,表演起来人潮涌动,如行云流水,波澜壮阔。不过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高抬火轿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中断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及绝技也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谢世而几近失传。好在在省市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全民齐上阵,这才将濒临失传的高抬火轿恢复原貌。如今的万南村,几乎人人都自小学习踩高跷、抬火轿镇中心的小学甚至已经将踩高跷列入教学课程。如果大家以后有空去焦作,一定要看一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