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前景 >> 正文 >> 正文

百鸟朝凤凤凰啼血的哀鸣,传统文化在新

来源:唢呐 时间:2025/5/8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百鸟朝凤》是一首专门为村中有声望的人来吹的一首唢呐曲,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这个人在村中的地位,也代表着一种光荣和敬畏,而今天这部电影就是通过《百鸟朝凤》这首唢呐曲而衍生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启鸣。整部电影主要有两个角色,分别是焦三爷和游天明。在影片中,焦三爷的形象是严肃的、传统的,他总是穿着一身布衣裳,拿着烟斗,时不时的吸一口,举止言谈中都透露着他在这个村中的威严。游天鸣从小跟着焦三爷学习唢呐,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不少的坎坷,但游天鸣都通过自己的毅力和勇气经历过来了,并且最终成为了游三爷的接班人。焦三爷在影片中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映射。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这时的唢呐还处在兴盛时期,并且当时的焦三爷的唢呐技艺是被全村人所认可的,所以导演在拍摄焦三爷时,画面总是很平稳很肃敬,表现出一种崇拜和敬畏的感觉。但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传统文化遭受到外来文化的侵入时,传统文化前方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坎坷。而这时拍摄焦三爷的画面也不再是原来的那种肃静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封闭感和慌张感。后来焦三爷患上了肺病,医生告诫他不要再吹唢呐了,但对焦三爷来说,唢呐就是他的一种信念,放弃什么也不能放弃唢呐,所以当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时,焦三爷顶着病重的身子,亲自去吹了这首《百鸟朝凤》,就在曲子吹至一半的时候,唢呐的喇叭处渗出了一滴滴血液,落在地上,显得越发刺眼,此时的焦三爷就如同与唢呐融为了一体,令人心痛至极。在葬礼上,所有的一切仿佛依旧与从前一样,但每个人心中,人们对于这首曲子早已没有了从前的那份敬畏心,更多的是一种悲悯,肃静的场面给人的不再有当初的那种崇敬感,反而更多了些讽刺的意味。游天鸣在电影中是一个为达成父亲心愿而去向焦三爷学艺的人,他的角色在影片所表达的思想中代表的是一位继承者的身份,代表的是现在社会上少有的传统艺术的传承人。游天鸣学艺的道路很坎坷,在不被师傅看好下,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冲破一道道难关,面对在火焰中搁置的唢呐,游天鸣不像师弟那样弃之不顾,他谨记师傅的教诲,唢呐在人就在,虽然最后只拿回来了师弟的,但我们依旧能够看出游天鸣骨子里对于唢呐的热爱和心中对于唢呐深切的责任感。成功接手焦家班的游天鸣,在一次出班做事时,一首欢快的唢呐还没吹完,就已被迎面而来的西洋乐队抢了风头,华丽的服装、熟练的鼓手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村民,游天鸣去和他们理论,事态却变的越发激烈,最后竟打了起来,这时一声炮竹炸裂,镜头停格在了爆炸那一瞬间,仿佛是在向我们说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已经开始了真正的碰撞,传统文化不敌外来文化的来势汹汹,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化犹如一个苟延残喘的老人,渐渐走向了没落。影片的结尾,焦三爷因为肺病而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焦三爷的墓前,游天鸣拿着师傅传下来的那支唢呐为师傅吹响了那首令人敬畏的《百鸟朝凤》,导演用一种艺术手法将焦三爷在延绵不尽的小路间越走越远的背影呈现出来,就如同是传统文化在现实大时代环境下的缩影,越来越狭窄的道路限制着传统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继承传统文化?如何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环境下继续它的生命?怎样使没落的传统文化继续繁衍生息?这是我们看完这部影片应该去思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