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优势 >> 正文 >> 正文

百鸟朝凤的继承者有一颗对唢呐的敬畏之

来源:唢呐 时间:2022/8/15
北京医院荨麻疹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

有人说:唢呐可以陪伴人走过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入土为安。或许对现在被西洋乐队充斥的时代,唢呐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在百里秦川,人们心中依然对唢呐有着深深的执念。

《百鸟朝凤》就是在诉说继承者游天鸣对唢呐的执念,即使天赋没有同门师弟蓝玉高,却能够凭借一颗对唢呐敬畏之心,继承焦三爷的衣钵,也就是难度最高的曲子“百鸟朝凤”。

你的努力,人们都看在眼里

主人公游天鸣学习唢呐的初衷,只是为了完成父亲没有实现的愿望。那时候的他也渴望像同龄的小孩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在田野中。最后在父亲望子成龙的“鞭打”下,拜在德高望重的焦三爷门下。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最优秀的。师弟蓝玉有着惊人的“气息”,经常跟随师父出去演奏,而游天鸣只能帮师娘割麦。伤心欲绝地游天鸣以为是自己悟性太差,选择不辞而别离开这里。

看着小游天鸣哭着回家,这是最能让人流泪的地方。经历过学生时代的我们深有体会,被老师忽略的滋味是多么难受。有多少人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让你们看到我呢?

炎热的午后,站在门口如同喽啰的游天鸣其实不知道,他在下雨天跑到河边练习吸气,不急不躁地割麦,这些都被师父焦三爷看在眼里,努力的品质让他日后继承衣钵成为可能。

少说多做,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我们不计较得与失,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向目标靠拢。你的一切,都会被人们看到。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寒

游天鸣正视自己天赋不高的事实,始终相信勤能补拙。他能够在河边练到忘了倾盆的大雨,能够深入大自然学习白鸟的音色到忘了吃饭。即使大火着起,他始终记得师父的“唢呐不离手”。

他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让师父看到游天鸣对唢呐这门手艺的热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而蓝玉的心却始终不在枯燥的唢呐练习上,他向往的是外面的花花世界。割麦子的马虎行为,更加肯定了师父不能将“百鸟朝凤”传授给他的想法。

俩人吸烟导致着火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对唢呐这一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深入理解。如果一心急于求成,会忽略很多细节。游天鸣对唢呐怀有敬畏之心,潜心学习,即使他一开始不被师父看重,最终让他撑起了“游家班”的一片天。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的。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切不可妄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下跪求增加排片量,更多的是对文化没落的无奈

《百鸟朝凤》的首映礼上,负责人方励采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希望院线能够增加排片量,让人们看到这部优秀的作品。很多人都说他是在哗众取宠,增加电影热度以此获得高票房。

其实,更多的是方励对唢呐没落的无奈。许多年轻人已经深受外国文化入侵的影响,怎么会注意到唢呐这种几千年传承的文化呢?

流落街头的唢呐演奏家

他们只能靠乞讨,来获得一点“演奏费用”。小编的爷爷作为村里最后一个唢呐的继承者,经常怀念当初八九十年代人们对唢呐文化的热爱,吹着唢呐的他往往是人群中的焦点。

这种盛世再也没有了,如今的红白喜事早已被西洋音乐给统治了,再也没有“乐器流氓”唢呐的一席之地了。呜呼哀哉,俱往矣!

唢呐表演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的“根”,我们不应该将之遗忘,而是要大力发扬,这样我们才能找回文化自信,才敢站起来。

我们不要惧怕像唢呐这样传统文化的复杂难懂,而是要以一颗敬畏之心来对待它,让吴天明导演不再心酸。心无旁骛,才可击顽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