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优势 >> 正文 >> 正文

苍山生南韵,沪上听佳音,非遗文化进社区真

来源:唢呐 时间:2023/7/24
广东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国乐雅韵”项目正式创立于年6月,至今已成功举办59期,是徐汇区乃至全市第一个以非遗为品牌特色,也是第一个专门针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的品牌。日前,“苍山南韵·沪上听音”国乐雅韵第60期如约而至,梅陇文化馆里浙江苍南与上海徐汇展开了一场“文化走亲”。

演出当晚,梅陇文化馆演艺厅内座无虚席,国乐雅韵与浙江省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手,为社区带来包括单档布袋戏、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内的近十个非遗项目,让广大观众领略独特的“苍山南韵”。“这次节目我们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选择最好的节目呈现给我们的社区观众,”浙江省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领导向记者介绍,“这次节目的一大特色就是我们的节目都是用方言演唱;我们选择的音乐类节目也与国乐雅韵主题相契合,希望带给观众一次难忘的观演体验。”

演出伊始,苍南吹打《集锦头通》热闹开场,既有笛子和唢呐的“吹”,又有锣、鼓、钹为主,辅以大胡、板胡、二胡等弦乐器的“打”,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们。紧接而来的畲族民歌又是另一番风情,畲族民歌多用假声歌唱,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让畲族民歌听起来与众不同。

好戏连台,一人多角的单档布袋戏《武松打虎》更是让观众们大开了眼界。戏台上,一位艺人,仅凭一张嘴、一双手、一双脚,热热闹闹地撑起了一台戏。表演时,艺人坐在戏楼内,一人操纵多个戏偶,兼敲打乐器伴奏,完整表现生、旦、净、末、丑等各种角色的唱、做、念、演、打。娴熟的执偶表演技巧、独特的一人多角的唱腔,整个节目行云流水。

随后,流水长调、渔鼓、点色剪纸、温州鼓词、提线木偶戏等节目轮番上演,每一个节目都与众不同,形式多样地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压轴出场的是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演出中将温州南戏音乐、瓯剧音乐、浙南民间小调与传统道教音乐完美地融合到一起,颇有看头。一次打包这么多的非遗项目,让观众大呼过瘾。

记者:耿洁玉

视频拍摄:刘倩朋

视频剪辑:朱文喆

编辑:罗时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