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优势 >> 正文 >> 正文

会吹唢呐是种怎样的人生体验这部电影告诉你

来源:唢呐 时间:2024/10/22
国产电影《百鸟朝凤》一度引起了网络热议,由于导演吴天明因病离世,这部电影意外成了他的遗作,这使得许多网友关于这部影片的争议也逐步升温。随之戏剧升级:制片人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张下跪照片垦求网友去支持票房,更是引起了一波讨论对错、反思中国文艺片现状的浪潮。片子在豆瓣上现在的最新得分为8.0分,然而评论区里面,对影片的评价两极分化,有的观众觉得很好很文艺,有的又认为很差很缺水平。关于这部标签是富含人文情怀、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电影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质量又怎么样,引起了我的兴趣。带着好奇和评判心理,我看完了全片。电影的主题是吹唢呐的艺人,说实话与如今现代人的生活真是有点遥远,毕竟在城市里面生活,周围全是钢筋水泥墙,连葬礼上想搭个棚子都不太可行,城市居民的葬礼更有序:整齐划一的殡仪馆单间,肃穆西洋乐曲的配乐。唢呐班子在电影里带来的那种为死亡而营造的热闹场面不再有存活的空间,早就被缺少泥土气息的城市所抛弃。再说婚礼,谁还土里土气地用喧闹不上档次的唢呐声音接新娘呢?在如今这个婚礼出行都得外国品牌豪车相送的时代,连最小的县城里迎亲也恐怕不大请这种民乐班子去演奏活跃气氛了。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出场时,并没有料到他面对的是即将逝去生命力的一门艺术和它沉重的传承使命。有一天,名叫游天鸣的主人公由父亲领着,老大不情愿地去另一个庄子里,朝着唢呐班的班主焦三爷拜师学习吹唢呐这门手艺。那时候的男主并没有料到他未来将会面临什么,自己对于唢呐一无所知,全凭着父亲的固执坚持,被迫去拜师学艺。一开始由于男主天资不高,焦三爷并不想收他为徒,后来见男主有孝心,由于父亲不小心摔了一跤而急得落泪,这个小小的细节别人没看在眼里,却被外表粗狂内心细腻的焦三爷瞧见了,由此感动了焦三爷,所以他最终还是收了这个学徒。男主送别自己的父亲,就在焦三爷家里住下来,慢慢跟着生活,然后学艺。从师娘口里得知师傅没有自己的孩子,曾经也是有过两个,但一个刚出生就死了,另一个活到了十一岁抱病死了。师傅除了自身的农活以外,只有一群跟着他吹唢呐的学徒,既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唢呐艺人,吹得出神入化,备受十里八乡的人敬重。男主一开始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以为成了徒弟就很快可以拿着唢呐学习怎么吹奏,不料焦三爷刚开始完全没提吹唢呐的事儿,只让他去湖边拿着苇杆吸湖里的水,这傻乎乎的场景让男主有点为难,不过还是坚持下来,一开始使足了全力也没办法吸上来的水,到后来一下子就吸得上来了。但焦三爷不为所动,持续让他干着杂事,并不教他吹唢呐。男主郁郁寡欢,但是中途回家时听见父亲对自己的期望,还是决定继续坚持下来,一方面是自己不服输,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辜负家人的期许。过了不久,又来了一个比男主天赋更高的小师弟,长得虎头虎脑很聪明,关键是一看就是个吹唢呐的人才,他的名字叫蓝玉。面对师弟蓝玉,男主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嫌隙,而是和蓝玉一同吸水、帮师傅做农活。可是等到焦三爷召集两个徒弟掏出压箱底的宝贝的那天,蓝玉果然先得到了唢呐,而焦三爷却没有给男主唢呐。感觉不到期望、觉得被师傅嫌弃的男主自己偷跑回家计划不学了,但是在家门前,他听到了父亲在向人吹嘘,说他吹唢呐吹得很好了,心里感到了羞愧的男主最终还是回到了焦三爷那里,静下心来不再浮躁,认真努力学本领。焦三爷也终于给了男主一把属于他自己的唢呐。成长起来的男主和师弟逐渐掌握了吹唢呐的技巧,曲子、学鸟叫这些口技都张口能来。焦三爷也逐渐开始带着两个小徒弟一起出去,让他们听着师兄们吹唢呐长见识。有一次在葬礼上,焦三爷拒绝给逝者吹唢呐曲子里分量最重、只能吹给德高望重的人的百鸟朝凤,让男主明白了唢呐虽然是一门技艺,也是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就在那天晚上,两个小徒弟睡觉时不小心打翻了油灯,引发了一场火灾,男主从火灾里抢出了师弟的唢呐,自己的却丢了。焦三爷大怒,打了男主,幸亏师弟说出了实情,焦三爷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男主。焦三爷其实一直在观察接班人,在男主和师弟中,他最终选择了更稳重踏实又坚忍不拔的男主,尽管他的天赋不高,但是吹唢呐也不光是靠技艺吃饭,关键是要有传承这门艺术的心。时刻流逝,男主长大后接过了焦三爷的唢呐班,成了新的班主。可是年代改变了,吹唢呐逐渐比不上西洋音乐受欢迎了,不论是婚礼仍是葬礼都现已没有多少生意,大多数人都挑选更为洋气的西洋乐器和乐曲,唢呐艺人也不再遭到尊重。男主正当壮年,刚开始张罗起自己的班子就面临传承的危机,身边的师兄师弟都宁愿打工也不愿意再接这门活路了。男主还在为了对师傅的承诺而坚持,只是这种坚持还能持续多久呢?一种文化的逐步没落和另一种文化的突然崛起,都是时代变革所不可能避免的。师傅日渐苍老,终究逝世了,而男主仍是在坚持着持续自己的路。他总是说着同一句话来坚决自己的信仰:“我给师傅发过誓的。”这部电影没有对唢呐这门技艺最终的归宿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正如其他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处境一样,唢呐现在的境遇是尴尬的。原本是下里巴人的热闹器具,如今反而因为少人问津感觉曲高和寡。吴天明拍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一种情怀的留存,值得我们去支持和理解。尽管电影的画面干净得过了头,镜头里少了农村泥巴地里的味道,剧情也起伏不够,过于平和缺少冲突,但是导演能够以这个题材拍电影,已经是很有理想了。在一个电影院里充斥着爆米花大片的时代,这部电影就像它所描绘的唢呐一样,原本平白朴素,却反而被衬托出了一种文艺片阳春白雪的无奈和尴尬。其实,这真的是一部可以一看的好片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