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土飞扬的田野,面孔黝黑的汉子,婚礼或是丧事,说起唢呐这件乐器,你是不是也会把它与以上关键词自动关联?电影《红高粱》剧照尽管最近几年,唢呐在一众民族乐器中很有成为网红的趋势,但其实网友们热衷于调侃的,仍然是关于它固有印象的那些方面:“乐器流氓”说它音量大,“唢呐一响,白布一盖”则反映出,许多听众仍然习惯把唢呐与农村地区的红白喜事紧密相连。这些认知当然没有错,但90后女孩刘雯雯,却像是一个变数。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国内首位唢呐博士(在读),刘雯雯与她手中的唢呐存在着许多奇妙的反差:年轻与古老,靓丽与土味,大雅之堂与田间地头。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得到唢呐代代传承的艰辛,也能看见未来的更多可能。唢呐传承一度陷入困境刘雯雯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唢呐世家,父亲刘宝斌是“小铜唢呐”的第七代传人,还曾师从唢呐大师、《百鸟朝凤》《抬花轿》等名曲的创编和演奏者任同祥;母亲刘红梅是家族的第十二代传人,祖上自明末清初就在沿袭唢呐艺术。唢呐大师任同祥这件植根于乡土的乐器,难免带着旧日的印记,比如“传男不传女”。从前,农村吹唢呐的手艺人基本都是男性,他们在外面吹红白喜事养家糊口,女性一般留在家里操持家务,这是一种相当固定的家庭模式。刘雯雯的母亲勇敢地跨过了这道红线。“妈妈从小就非常热爱唢呐,她特别执着,一直在背后偷学。”被外公发现后,还挨了结结实实的一顿打,但她从未放弃。直到某一天,在一个偶然的演奏场合上,母亲的表现终于得到了外公的肯定,铁一般的家规从此被废止。谁说女子不如男?凭借着一手“咔戏”绝活,在那个唢呐几乎被男性统治的年代,母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但那仍然是唢呐传承的艰难岁月,曲目单调,听众日渐流失,除了田间地头的一些演出,演奏者们很难再有其他收入。几年前,描绘唢呐传承困境的电影《百鸟朝凤》引发过不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