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优势 >> 正文 >> 正文

在音乐剧三星堆中读懂世界共通的语言

来源:唢呐 时间:2025/3/16
音乐剧《三星堆》剧照。剧组供图音乐剧《三星堆》剧照。剧组供图10月14日至15日,音乐剧《三星堆》在成都迎来首演。演出时间和空间都距离三星堆遗址比较远,年、60公里。但对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来说,这一眼,可跨越时空。音乐剧讲述了古蜀国与现代两个不同时空交错进行的故事。古蜀人与考古学家在同一片土地上,尽管有着迥异的时代、环境与事业,但从未改变的,是对未知的探索、对情感的追寻。作为“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全球推广项目之一,音乐剧《三星堆》从一开始就有着向世界讲好三星堆故事的使命。从主创团队来看,这部剧的国际性就可见一斑。导演汤姆?萨瑟兰曾获“伦敦西区最佳导演奖”,执导过“托尼奖”音乐剧《泰坦尼克号》等作品。他执导的《三星堆》,致力于在视觉上沉浸式还原“古蜀王朝”的风采,以三星堆遗址为背景,连接古蜀与现代,让观众在剧场里宛如置身考古现场,身临其境地欣赏灿烂文明曾经的模样。舞美设计摩根?拉知,曾获年英国戏剧奖最佳设计奖和4次奥利弗奖。在本剧中,舞美团队不仅在色彩和道具上还原青铜王朝的辉煌,还通过余台电脑灯,打造不同场景的光影效果。观众还得以首次在音乐剧舞台上,一次性看到青铜大立人、青铜大面具、青铜神树等三星堆代表性文物的复刻版。需要强调的是,国际性不是“外国性”,而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星堆》音乐总监胡小鸥通过埙、编钟、古琴、唢呐等传统乐器,营造古蜀时空的听觉意境,配合现代时空的电子音乐及合成器,表达了对三星堆文化连结远古与未来的思考。曾为《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剧设计服装的阳东霖,为《三星堆》操刀服装设计。在面料上尽可能贴近青铜时代的粗糙感和颗粒感,在纹样上则还原古蜀图腾,虚实结合,体现古蜀子民野蛮生长的生命张力。音乐剧《三星堆》可以称得上一场“视觉盛宴”,但若要让世界“读懂”,不止于此。费孝通先生总结过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箴言。如果说对视觉美的极致追求,能让世界观众看到三星堆文化独特的魅力,那么,对情感的共鸣则能让人类获得共通的语言。剧中,无论在古蜀还是现代,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感情都是一条明线:巫祝与女儿,考古学家与女儿,最终都消解误会,获得最真挚的亲情。另一条线索则是人类对自身的发现:古蜀人在天地间抗争求生,当古人对“人”的能量信任胜过对“神”,文明就缓缓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考古学家在短暂的一生中追溯漫长的历史,可以说是“匠人精神”,更是作为人的坚持。就像剧中所说,“凡人的快乐来源于未知”。三星堆文化留给历史的背影是神秘的、浩大的;但别忘了,三星堆的过去是普通人创造的,三星堆的今天与未来,是普通人发现与继承的。当亲情、梦想、普通人等关键词糅合在一起,一个世界观众都能“听懂”的故事就诞生了。有了故事,还得有讲故事的方式,音乐剧是一个好选择。这一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经过20年的发展,从引进经典剧目,到改编中文版,再到创作原创剧目,音乐剧从“舶来品”完成了“本土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载体。这一点,《三星堆》不是个例。早在5年,中国最早的一批原创音乐剧中,《金沙》就讲述了“金”与“沙”跨越年的爱情,再现古蜀王都的恢弘。音乐剧《三星堆》的幸运之处在于,它的创作有了更多考古发现的支撑。年,在时隔30多年之后,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个“祭祀坑”,出土大量精美文物。一切三星堆文化的衍生,基础都在考古工作者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更幸运的是,音乐剧《三星堆》遇到了能读懂它的观众。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