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介绍 >> 正文 >> 正文

直播吹出百万粉丝4次登上央视舞台

来源:唢呐 时间:2025/4/9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跨年夜晚8点,沛县专业唢呐团体“曹家班”,在抖音平台准时开播,乐手们相互配合,各展其能,轮流坐上C位,为网友们献上经典名段,《春节序曲》《朝天子》《赛马》《百鸟朝凤》……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唢呐曲目陆续上演,嘹亮高亢,直击人们的心灵。截至次日零点半,这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直播共有.9万人在看。年,“曹家班”在继承传统曲目的同时,不断创新,坚持直播余场,4次登上央视舞台,收获多万粉丝。直播,不但让“曹家班”解决了生计问题,还成为他们弘扬传统民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一家六代吹唢呐70余年徐州沛县素有“唢呐之乡”称号,成立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民间乐团“曹家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世代以唢呐为生,几十年来穿梭于各类乡土间婚丧嫁娶演出中。“曹家班”班主名叫曹河南,出身唢呐世家,是沛县唢呐省级非遗传承人,沛县唢呐协会会长。“一家六代人吹唢呐70余年。”曹河南说,他们参加过的晚会、演出不计其数,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的赛事中获奖,“曹家班”也成为沛县当地有名的唢呐班组。曹河南的儿子曹嘎、年出生,是曹家唢呐的第五代传人。他说,20多年前唢呐艺人的月收入仅能过千元,鼎盛时唢呐艺人的月收入能过万元,很长一段时间唢呐这门技艺,可以让一个艺人靠一把唢呐养活全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常庆典、演出等活动都热衷于新式的西洋乐器,很多人单靠吹奏唢呐演出难以维持生计,纷纷转行;再加上唢呐难学,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渐渐地即便是“唢呐之乡”,沛县现在的唢呐团队数量也不到高峰期的一半,“曹家班”是其中为数不多仍靠唢呐谋生的固定团队。参加央视11套《一鸣惊人》栏目晋级尝试抖音直播一开即火“要不我们也试试直播?”对于以唢呐演出为主业的“曹家班”来说,眼看着家里的亲戚和兄弟们陆续改行,年2月底,曹嘎发出了这样的提议。说干就干。经过半个月的筹备,年3月18日,“沛县曹家班唢呐”抖音直播间上线。“原以为能有一二十个人来看就不错了,结果第一天陆续进来了几百人。”让曹嘎惊喜的是,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聚拢大量人气,很多人刷同城看到他们在直播,特意进来打招呼。开直播的第11天,粉丝数就已超过10万,平均一天涨粉1万。“其实一开始试水抖音开号直播的时候,大家只是单纯想着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希望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做好音乐,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网络让这门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吸引更多人喜欢唢呐。”曹嘎说,通过一个多月的直播,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喜欢,每场直播,都有数千人在直播间里等候,有人留言叫好的、有专门打电话邀请他们去演出的,还有家长说要把孩子送到他们这来学唢呐……年4月5日,年逾八旬的爷爷曹威邦来到直播间,与曹河南、曹嘎一同演奏了《打金枝》和《七品芝麻官》。这是开播半个月来,第一次三世同台。爷爷演奏的时候,曹河南打鼓敲锣、曹嘎弹电子琴,曹嘎的弟弟曹干负责打乐器,给爷爷伴奏。当天3小时的直播,观众点赞超过了万。因为在网上传扬民族乐器深受欢迎,“曹家班”也受到了央视的邀请。年12月31日,曹嘎率领“曹家班”登上央视跨年晚会,吹响喜迎新春的第一声。晚会围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4个篇章展开,展现过去一年中华大地上的收获,传递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当高亢清亮的唢呐声响起,“秋收”篇徐徐拉开序幕。沛县“曹家班”和南昌交响乐团、江西省歌舞剧院的演员们联手,带来了精彩的曲乐表演《秋》。身着红衣的唢呐演奏者们吹起欢快的旋律,丰收的喜悦通过屏幕传递到千家万户。能登上央视舞台是莫大的荣耀,也是艰巨的重任。曹嘎说,当时面对崭新的曲谱,他们仅有短短一周的准备时间。大伙儿加班加点,反复练习,通过扎实的演奏技艺和多年的演出经验,不但很快吃透曲谱,还加入自己的想法,精心编排了动作与走位,把丰收喜悦的感觉表现出来。他的这些创意,也被导演采用。此后不到一个月,“曹家班”参加了10余场大型线下演出活动,那段时间也成为“曹家班”近3年来最忙碌的时候。年春节假期,“曹家班”从大年初二继续开始直播,每天晚上8点直播到深夜12点,每周还会有一两场演出活动,“能够感受到线下演出活动明显增多了。”曹嘎说。要将唢呐代代传承下去据曹嘎介绍,“曹家班”目前共有30余人,除了家族成员外,还有很多徒弟和学生。年龄最小的是曹嘎的小儿子,现在只有7岁。年龄最大的是年逾八旬的爷爷曹威邦。曹嘎称,“曹家班”里年轻人占比达到90%,平均年龄30岁左右。年轻演员吸引了年轻受众。在全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