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焦河洋通讯员朱盈盈
3月21日,记者走近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中心小学,一阵阵嘹亮高亢的唢呐声从课堂上传出,宝丰县级非遗传承人马德友正在课堂上教学生吹唢呐。当天,闹店镇中心小学邀请马德友道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
唢呐是一种民间艺术,常运用于乡村婚丧嫁娶或演艺场合。为传承和发扬唢呐技艺,马德友深入课堂,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学习唢呐文化及其吹奏技巧,让孩子们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文化魅力。
课堂上,当马德友拿出几把唢呐后,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马德友细心地向大家讲解了唢呐的历史、吹奏技巧和相关的乐理知识。随即他吹奏的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熟悉的旋律,更是点燃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紧接着,马德友手把手教孩子们唢呐吹奏指法、换气方法、双唇的含哨位置,零距离感受唢呐的独特音色魅力。
“唢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很多年轻人对此了解比较少,只停留在婚丧嫁娶的演奏阶段。其实,唢呐已经从民间艺术一步步吹上了国际舞台。”马德友说,自己作为唢呐传承人之一,希望把唢呐引入课堂,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民族乐器,扩展孩子们对唢呐的认知,进一步了解唢呐的文化。
据了解,为了推进民族乐器进课堂,闹店镇积极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欣赏中“入耳”,在体验中“入脑”,在参与中“入心”,从“知非遗”“懂非遗”到“爱非遗”,此时撒在学生心中那把饱满的“非遗”种子,会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生根发芽,让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更加自信广大。
此次活动,拉近了学生和传统艺术的距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及艺术素养。今后,闹店镇将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校园成为非遗传承体系中的重要阵地,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