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介绍剧情了,一部好的电影,真的值得一看,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这是第4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电影上映时制片人方励求排片下跪的一幕,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这一跪也确实跪来了票房的逆转,而随之而来的褒贬不一的言论也越吵越激烈。下面就和大家聊聊这个充满争议的,双重绝唱之挽歌——《百鸟朝凤》影片中的老唢呐匠把唢呐看得比金钱、利益乃至生命都更重要,这是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弥足珍贵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却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就像大家对于下跪求排片的争议一样。相当多的网友认为制片人提及吴天明遗作就是在卖情怀,可即便卖情怀,求的也只是排片量,而不是好评。毕竟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文艺篇在如今商业片的市场本就很难有立足之地,倘若再没有宣传,没有机会,再好的东西也很难被发现。吴天明导演在影片完成剪辑后的一个月,就去世了,所以说《百鸟朝凤》是一曲双重绝唱挽歌,惋惜影片中一代代匠人难以坚守的传统文化,也惋惜了一代名导的电影生涯。作为第四代导演,吴天明一手挖掘培养张艺谋、陈凯歌、黄建兴、田壮壮等第五代导演。可以说,若是没有他,就没有第五代导演的辉煌成就。这份情怀哪怕不刻意卖弄,难道就不值得去欣赏一下,然后给一个公正的评价吗?再说回电影本身,它确实显得有些寡淡,甚至抒情气氛也大多靠演员的表演来烘托,但就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这一点,它讲的却非常突出,给世人以警醒。虽然唢呐最后被纳入非遗,可天明到城里去看望打工的蓝玉,在城墙下看到唢呐匠在卖艺的那一幕,也暗示了传统匠人的无奈和凄凉。影片中唢呐和洋乐器较劲的那一幕,也让人印象深刻,唢呐,这样的老把式已经过时了。即便不去传承唢呐,也应该尊重传承它的人。就像姜师傅喝醉后拿着那只传了二三百年唢呐,说的那段话: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感万谢。可现在,谁还把唢呐匠当回事儿啊。和唢呐匠一样,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匠人精神越来越难得。在那个认认真真拍拍电影的年代,吴天明早期的《人生》、《老井》、《变脸》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而在如今缺乏人文关怀、混沌的电影市场中,平淡朴实的百鸟朝凤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它虽然有不足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坚持探索创新,中国的艺术片也能闯出一片天地。小伙伴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