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声,管弦齐鸣。每个周末,徐水区迁民庄小学的校园里都会传出民乐团孩子们训练的声音。
今年7月,迁民庄小学第一批民乐团学员张思远同学,以专业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我国顶级音乐学府——音乐学院。而他所学的唢呐专业在全国仅招收2人,能在全国众多考试者中千里挑一、脱颖而出,成为这二分之一,张思远无疑是幸运的,而这幸运背后是他的坚持、拼搏和汗水,更是徐水区教体局以社团激活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元育人结出的硕果。
(张思远(右)与老师在进行唢呐练习)
传喜讯
徐水学子以全国第一考入音乐学院
张思远今年19岁,出生在民乐世家,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唢呐非遗传承人,从小受家庭熏陶,思远便跟随爷爷在村里红白事、民乐会上进行唢呐演奏。“这孩子从小就有天赋,谱子看几遍就能学会”,说起儿子,张思远的爸爸张东悦满脸笑意。在这样的环境下,思远从小就对唢呐有着特殊的感情,而真正专业系统学习唢呐,则是从迁民庄小学的民乐团开始。当时迁民庄小学校长李华邀请村里的非遗传承人在学校成立了民乐团,免费教孩子们练习唢呐、管子、笙、古筝、阮等器乐,思远是民乐团里最积极、最出色的一个。“思远比一般孩子老成,真拿吹唢呐当回事来练,付得了辛苦。”说起思远的成功,器乐老师王旭军这样说,“当时练习时,只要鼓点一起,他的状态立马就起来了。”
知易行难。学唢呐的过程枯燥、乏味,也难免会遇到荆棘,甚至会崩溃,有时候一练习就是几个小时,嘴角吹得发麻、起泡,但张思远始终在咬牙坚持。随着技艺越来越纯熟,他多次登上河北少儿春晚、央视《星光大道》,更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进入综合高中后,学业越来越紧张,可他从没有放弃练习,抽出时间参加紧急封闭训练,今年更是凭借拿手曲目《六字开门》《怀乡曲》惊艳评委,考取唢呐专业全国第一,圆梦音乐顶级殿堂。
(张思远参加河北少儿春晚)
结硕果
用社团激活校园,素质教育促全面发展
张思远只是徐水区中小学众多社团孩子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徐水区教体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搭建多元育人平台,推进“四个激活”,深化教育改革。“用社团活动激活校园”便是“四个激活”之一,目前全区共组建中小学社团余个,多所学校在全国、省、市演出中荣获大奖,4所学校被评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4所学校被评为国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东史端南北里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传承学校”,史各庄小学的武术社团、南北里小学舞狮社团、迁民庄小学和大马各庄小学的民乐社团等,在接力传承着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培养着新生力量,成为徐水校园特色文化的靓丽名片。
此外,徐水区也在多措并举推进素质教育,筑起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在全区14个乡镇成立了乡镇少年宫,提供专业场所,点亮孩子的艺术梦;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在91所小学开展免费课后托管服务,让课后服务、多彩社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已有余名学生受惠;招聘数十名专业艺术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为乡村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艺术筑起梦想,社团搭建平台,素质教育频结硕果,越来越多像张思远一样的孩子,正在蓄势待发,悄悄从徐水走向全国。
作者/来源:徐水教育发布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