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由吴天明导演的关于唢呐传承的一部电影——《百鸟朝凤》。该影片改编自肖江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游天鸣从小跟随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学习唢呐,并与师傅一起在时代发展变革中,执着坚守、传承唢呐技艺和精神的故事。
电影《百鸟朝凤》宣传海报我并不想讨论这部电影的演员演的有多好,也不想讨论导演的拍摄手法有多精彩,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在看这部电影时的一些感悟。首先,让我真正明白了唢呐的真正精髓。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吹唢呐不只是在大喜大悲中演奏,它还作为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电影中无论他人给焦三爷多少钱,磕多少个响头,他始终坚守这一原则。
焦三爷带领游记家班吹唢呐其次,我感受到唢呐传承之难;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流行文化的冲击,唢呐逐渐失去了市场和传承。在电影中,流行乐器逐渐抢占了传统乐器的市场,更多的人追捧新奇且抓眼球的西洋乐器,许多唢呐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丢下这门技艺。幸好有焦三爷和游天鸣这样匠人们秉持着中国匠人精神,坚持传承传统文化,并且不断追求完美和卓越,注重细节和品质,一丝不苟地吹奏着每一个音符,传递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电影《百鸟朝凤》宣传海报在当今社会,中国匠人精神和唢呐非遗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传统和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独特性至关重要。其次,中国匠人精神和唢呐非遗传承都体现了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品质。最后,这些精神财富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爱国热情。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匠人精神和唢呐非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祖国,为自己的文化和国家感到自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