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发展 >> 正文 >> 正文

国潮国潮三要素,复兴中国文化,引爆中

来源:唢呐 时间:2025/4/8

国潮,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个名词。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潮流款式的外型设计、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

简单说,国潮就是一种带有中国元素的商品。

那么国潮就一定是国货吗?

其实并不。

在《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这本书里,作者张内咸通过对国潮的定义及其根源进行深入探究,结合了众多文献和史料,剖析了大量典型案例,向我们解释了国潮的概念,创新性地提出了国潮三要素:中国符号、更新观点、面对市场。

本书的作者张内咸,是一名青年导演、编剧,有着十余年的影视行业从业经历,曾执导过多部影视作品。

在这本书里,他描绘了他眼中的中国流行文化和亚文化,教我们如何在中国制造一场流行潮。

作者在书中对国潮的定义是:一种具有中国符号的商品,并且观点在当下。

当我们试图制造一场中国潮流时,中国符号、更新观点与面对市场这三个要素就是引爆潮流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中国符号。

提到中国,我们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什么?

熊猫、筷子、长城、孙悟空、灯笼、茶叶、饺子、春联……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名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清晰的视觉传播力。

其实,这就是中国符号里面的视觉符号。

除了视觉符号,中国符号还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符号,比如唢呐的声音、丝绸的柔滑、花椒的辛麻和茉莉的芬芳。

以上这些符号中,最易于传播的还是视觉符号。

近些年来,很多产品都打着“国潮”名义进入市场,但是却始终不是真正的国潮,更多的是对日本流行文化的拙劣模仿。

比如MINISO名创优品、元気森林、奈雪の茶等中国创业品牌,因为名字里面的日文,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是日本品牌。

而与之相反的是国产运动品牌李宁,在企业低迷之际,突发奇想地在品牌名字前面加上汉字“中国”,凭着“中国李宁”这四个字,一跃成为了中国潮流。

这就是汉语的魅力,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然后是更新观点。

更新观点是国潮的第二要素,是激活大众传播的关键钥匙,也是赋予符号以意义的必经之路。

万物都有它的观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从产品中寻找并提炼观点。

书中提到,一切产品的本质都是观点,只要你不停地追问,不断地解构,总能推导出它的哲学目的。

就像汽车有汽车的观点,电动车有电动车的观点,产品之争最终必定会是观点之争。

用盖房子举例,如果你是个设计师或者房地产开发商,你最先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房子?”

只有观点击中了消费者,产品才能引发流行潮。

毕竟,更新观点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根本问题。

最后是面对市场。

面对市场是引爆流行文化最核心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一样文化没有恰当的商品形态,不能给大众消费带来“炫耀资本”,它就会离市场越来越远。

比如说中国戏曲,古代看戏是一种日常娱乐活动,然而,到了现代,人们已经没有了看戏的消费习惯。

而戏曲的意识价值形态更多地是附着在那些旅游纪念品上,其他方面的商业开发还是个空白的阶段。

所以,像戏曲这些中国文化,如果一直停留在抽象文化这一形式上,当然无法成为国潮。

只有把文化附着于商业形态,文化形式本身才能产生价值。

也正如作者所言:只有当国潮是一种商品时,中国文化才能活下去,站起来,走出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