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是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上映一周票房惨淡,经历了制片人下跪求影院排片的事情后,票房迅速逆袭。下跪一说众说纷纭,无论是好是坏,至少让更多人看到了这部沉下心来讲故事的电影,对于被好莱坞电影惯坏了的观众,《百鸟朝凤》会带来感动,也会带来枯燥的感觉。唢呐只是一个媒介,吴导更多的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消亡。影片讲述了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新老两代艺人为了坚守信仰所做的努力,唢呐在那个时代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唢呐匠有权决定哪些人德高望重当得起一支“百鸟朝凤”。焦三爷是村里的唢呐匠,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小天鸣不喜欢唢呐,也没有天赋,在“父为子纲”的观念里,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焦师傅收下天明,不是因为父亲对他的打骂,而是在父亲摔倒时,天鸣心疼父亲时流下了眼泪,焦师傅觉得这孩子有感情。天鸣日复一日的练习着吸水,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学好手艺,基本功一定得打扎实。天赋很高的蓝玉成了天鸣的师弟,每天俩人都在一起练基本功,他们的兄弟之情很纯粹,就算是作为竞争对手也没有勾心斗角。师傅经常带蓝玉出去见世面,并且给了蓝玉一把唢呐,没有受到师傅赏识的天明很是难过,受了委屈的人都会想回家的,躲在门口听见父亲在跟朋友吹牛说:“师傅正准备教他吹那个百鸟朝凤呢”。怕父亲失望又回到师傅家,师傅把自己的第一把唢呐移交给天鸣,开始带着他出活,焦师傅是个讲规矩的人,德行不够的人就算给再多的钱也不吹百鸟朝凤。贪玩的蓝玉和天鸣躲在草堆里偷偷抽烟,不小心引发大火,天鸣救出了蓝玉的唢呐,而自己的却被烧没了,蓝玉也对师傅说出了实情。后来在选择接班人时,焦三爷还是选择了听话的天鸣,而不是聪明伶俐的蓝玉,因为他知道,只有天鸣才会老老实实守规矩,焦家班从此改为游家班。10多年过去了,新的文化开始取代传统文化,唢呐匠面临着生存的问题,但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就算饿着肚子,就算没钱娶媳妇儿,天鸣依然坚守着游家班。游家班散伙的导火线是在一次大寿上,西洋乐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游家班军心不定,这时焦师傅赶到稳住了局面。中西音乐火力全开在比拼,小混混侮辱唢呐,双方动手打了起来,混乱中唢呐毁了,人心也渐渐散了。人手不够只能自己亲自上代替生病的天明演奏百鸟朝凤,肺癌晚期的焦师傅吹到吐血却还倔强的要继续打鼓这是唢呐匠的风骨,也是对艺术本身的尊重。时日不多的焦师傅要天鸣把牛卖掉,不是为了治病,而是要天鸣把游家班撑起来。这时文化局也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快要消失的唢呐无疑是件好事,天鸣来到西安寻找师兄弟,但他们有人生病,有人残疾,无法在吹唢呐,更悲凉的是,城市里吹唢呐已经成为了一种乞讨。影片的泪点是在师傅死了以后,天鸣一人在坟头吹着百鸟朝凤,师傅神态自若看着天鸣,随后步伐稳健的离去,因为他知道天鸣会坚守信仰,传承唢呐!故事的前半段主角是天鸣,后半段主角是焦师傅,其实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吴天明导演,都是为了守护自己心中的信仰!百鸟朝凤的故事仍旧在生活中频繁上演,太多传统的匠艺化作一只冷冰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不过是更加珍而正直,浪潮席卷而来,不灭几点星光。我们自己的东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被人给遗忘抛弃。而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那些西洋乐曲新鲜,有趣,可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我们为其放弃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而对于那些赶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问你们几句,你们从哪里来?你们记得自己的根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