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和范伟这对黄金搭档合作过的小品不计其数,当年更是春晚的常客。
这俩人默契配合的模样,颇有周星驰和吴孟达的既视感。
但像是水逆一般,这些年所谓的“黄金搭档”总会有各种原因产生隔阂最终分道扬镳。
赵本山和范伟这对搭档12年的好兄弟难逃“结仇”命运。
据说,二人“决裂”后14年的时间没有联系过彼此,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好兄弟反目呢?“决裂”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1
这对兄弟俩人生的起点仿佛就在暗示未来会分道扬镳。
范伟从小就沉迷相声,父母都是搞文艺的对他很是支持,19岁的他在铁岭民间艺术团借相声出道。
慢慢地,接触到相声更深一层的意义时,范伟意识到自己不是说相声的那块料。
相声需要抛开偶像包袱,年只有19岁的范伟虽不懂偶像包袱的意义,但确实是有些撒不开。
范伟是一位沉稳内敛的小伙子,和陌生姑娘说话都会忍不住红脸,又怎会厚脸皮刻意搞怪呢?
但把相声当成一生追求的他并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虽然弥漫但好在他没放弃。
终于在20岁那年,他写出来一部《一个厂长的日记》。
新颖的相声表演被团领导认可,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范伟事业终于迎来新的转机。
渐渐地,在东三省的圈内,范伟的相声也小有名气。
年,在相声节上,范伟的原创作品还获得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
虽然对相声没天赋,但不代表范伟就说不好相声。
而此时的范伟还没意识到,在两年之后比他大五岁的赵本山即将改变他的命运。
那么开头为何会说兄弟俩起点就预示未来呢?
比起范伟的家境殷实,赵本山的童年却如苦酒。
6岁那年他生母便去世了,父亲外出打工,他一个人在家乡依靠着邻居们的接济才成功活下去。
吃百家饭长大的赵本山平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能够陪着二叔一起学习乐器。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赵本山在乐理方面的天赋极高,简单的教学,他就能把二胡和唢呐学得像模像样。
就连二人转中的手绢都被他甩得得心应手。
就像赵本山曾经唱过的一段词:改革春风吹满地,年赵本山的老家铁岭莲花乡迎来改革热潮。
公社的曲艺团恢复表演,赵本山又开始唱起二人转。
文工团在三年之后出了部《摔三弦》,赵本山被好兄弟推去报名。
他没有让人失望,在演戏方面天赋尽显,这部作品火遍全国,赵本山也引起姜昆的注意。
2
姜昆看中赵本山的喜剧天赋,大力举荐他拿下春晚节目。
但当时赵本山的资历还不足以被春晚策划人看上,也算是出师未捷。
年,他带着《相亲》这部获众人好评的作品光明正大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向所有人证明姜昆没看错人。
赵本山在春晚一鸣惊人,他浑然天成的喜剧天赋,台上的他一口东北腔逗笑台下的领导。
接着连续三年,都能在春晚看到赵本山的身影,也为他日后成为“扛把子”埋下伏笔。
当赵本山在春晚大放异彩时,范伟也未曾落下脚步,凭借着自己的独特相声形式闯出了一番天地。
赵本山为筹备《走毛道》费尽心思,突然想起来曾经看到过范伟的演出。
他一眼便相中那个特立独行说相声的范伟,赵本山对姜昆说: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很适合做我春晚的搭档。
姜昆是位爱才如命的伯乐,立马找到范伟主动提出让他配合赵本山上春晚表演节目。
范伟在当时只是小有名气,自然是比不上在春晚抢尽风头的赵本山。
得知这位喜剧大佬向自己抛来橄榄枝,范伟惊喜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但好事多磨,就算双方都想尽快达成合作,还是没能成功。
年,二人虽只是登上地方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但这是二人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合体。
二人带来的小品是《儿子大了》,范伟在里面饰演的儿子毫无存在感,仿佛从这个作品开始就注定未来的范伟只能给赵本山当配角。
直到年,二人才真正合体登上春晚,带来小品《牛大叔提干》,范伟在小品中饰演的是一位谄媚领导的秘书。
《三辫子》中饰演的司机小吴,《红高粱模特队》新模特教练。
范伟登上春晚那么多次,但是知名度却一点都没有升高,直到年才有了希望。
这一年,38岁的赵本山带着33岁的范伟,风华正茂的二人联手开启属于自己的春晚时代。
范伟陪赵本山出演过那么多部小品的作品,但是始终只是陪衬而已。
在这么多个角色中,他就像是相声行业中的捧哏,只是三言两语的台词。
这种现状对于在相声界大放过异彩的人来说极其残忍。
还好范伟心胸宽广,他始终相信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年赵本山和宋丹丹初次合作《昨天今天明天》彻底奠定了他“一哥”的地位。
第三年范伟迎来事业的巅峰,在小品《卖拐》中,他的表现终于让自己扬眉吐气。
接下来的《卖车》《心病》三部曲,让他的势头直冲赵本山。
这也证明他的坚持没有错。
范伟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成就是依靠赵本山才得来的,自然感激涕零。
哪怕后来二人闹掰的14年间,范伟从没抱怨过赵本山对自己的不公,自称:知道饮水思源的道理。
明明二人已是不继续往来的闹僵,但范伟还是会夸奖赵本山是自己的老大哥。
原本以为范伟日后会和赵本山一起将小品发扬光大,但在年却迎来变故。
3
想必大家对关系亲密的二人闹掰的真正原因特别好奇,其实自从年之后就有苗头。
二人在小品之外还有合拍电视剧《刘老根》和《马大帅》。
《刘老根》成为收视亚军,收益最大的除了主角兼制片人的赵本山之外,就是饰演“药匣子”的范伟。
《马大帅》中“范德彪”成为范伟里程碑式的角色,哪怕是如今的新潮时代,范德彪依旧是顶流的存在。
当年的这个角色本身远远盖住了整部剧的光芒。
同样的喜剧题材,让他们“搞笑”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在年的范伟放弃继续在喜剧大放光芒,远离赵本山来到北京发展。
他给出的理由是:家中孩子要上大学,需要在北京安家。
这个理由很敷衍不走心,赵本山又是极其惜才的人,肯定不愿意轻易放人。
挽留无果后,赵本山很有大将风范,大手一挥帮助范伟在北京安排了工作。
后来二人渐渐不再合体,直到有传闻说二人已经决裂,大家才意识到哥俩是进入死胡同了。
他们共同的朋友何庆魁曾透露过:是因为赵本山克扣过范伟的演出费。
有一场二人到四川的演出,共七场演出总计42万的演出费,但最终只给范伟元。
按照当时范伟的知名度,他的演出又怎么可能只值块呢?
但范伟主动辟谣,他说:原本没有请我去,这还是本山大哥自掏腰包的出场费。
从这点就能看出,范伟是位懂得感恩的老实人,从不抱怨现状。
换做一般人早就受不了这种委屈,但范伟却选择默默接受。
这个传闻范伟解决得很及时,但在赵本山心里还是埋下了隐患,他觉得是对方设计的圈套。
后来二人真正开始有不和迹象,是在年赵本山需要春晚救场人的时候,当时的范伟正在转型,不想再继续演喜剧的人设了。
在转型来到最关键即将成功的时候,赵本山打电话来要求他再登春晚。
范伟思虑再三后,为日后的仕途考虑只能拒绝了。
范伟不知道的是,赵本山原本是笃定他会来救场,就连剧本都排练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没成想这股“东风”却没有吹来。
无奈之下,赵本山只能熬七天七夜来重新找演员,排剧本。
终于在春晚舞台上交出《不差钱》这样完美的答卷。
头发已经花白的赵本山,这么辛苦的情况下仿佛一夜之间步履变得蹒跚。
这件事成为横亘在赵本山心里的一根刺,别人碰不得,一碰就会疼。
后来范伟的回应是:年就和本山大哥说过不再上春晚,自己一上舞台就容易忘词,压力太大。
后来在《落叶归根》的首映礼,范伟还是主动现身来帮忙做宣传,以示歉意。
然而,还有一件最令赵本山寒心的事情。
他拍摄《关东大先生》时,选择既往不咎主动打电话要求范伟来出演角色。
没成想却连续一周没有联系到人。
在东北三省很有话语权的赵本山瞬间炸毛。
在电视剧的发布会上,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如今范伟的腕大了,我请不来。
话里话外都在指责范伟翅膀硬了之后便忘恩负义,和他玩起了失踪。
说这句话的时候,赵本山的弟子们只敢低头装空气,大气不敢出,可见大佬发火的恐怖程度。
那段时间的范伟投向冯小刚的怀抱,向着电影的艺术行列前进。
赵本山便觉得他有新的靠山,打算把以前的恩人甩掉。
本身就是性情中人的“一哥”何时受过这等委屈,会在发布会直接指出也是情理之中。
范伟得知消息后立马开发布会澄清:
并非是要和赵本山断绝往来,是因为那段时间正在专心拍戏,电话经常会关机。
再加上赵本山是用新手机号打来的电话,没有意识到对方的身份,只觉得是骚扰电话。
毕竟二人已经多年没有联系过对方,实在没想到会接到本山大哥的来电。
这波解释确实不够走心,比起赵本山的直接,范伟的回应显得有些模糊重点。
他的话语更是模糊重点,这样的“交代”导致赵本山将近14年的时间没有联系过这位曾经的好兄弟。
可见,被下面子的赵本山到底有多么介意这回事了。
4
二人的关系僵了将近14年,对于网友们来说还是云里雾里,也许还有更深层的一些原因,但外人就无法窥探了。
二人的关系就这么一直僵持着。
直到年赵本山在拍摄《刘老根2》的时候,想要圆观众们的梦,让大家重回记忆中的岁月。
特地找中间人来给范伟递台阶。
范伟听到后,直接很大方地表示:肯定会去捧场,本山大哥让我去的,我一定不会推辞。
二人在《刘老根2》的最后一场戏份拍摄结束后,来了一场深情的拥抱,像是冰释前嫌。
但二人终究还是没能和好如初,或许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否和好真的不怎么重要吧。
他们两个的表面和谐,让观众重新回到当初和家人一起围在彩电旁边,看小品和电视的快乐就足够了,大家也不想追究他们是否真的是和好。
离开了赵本山后的范伟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在艺术方面终于做出一丝贡献,斩获无数奖项。
反观赵本山自己,这些年却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口碑和地位都大不如前。
事实证明,当年范伟坚定地选择离开喜剧,离开赵本山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最起码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完成了自己的初心和初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