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优势 >> 正文 >> 正文

羌历年与花儿纳吉

来源:唢呐 时间:2023/4/9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01230/8546705.html

“大河涨水小河清哟,花儿纳吉,不知小河儿吉有多深哟,吉吉马尔舍。丢过石头试水深哟,花儿纳吉,唱支哟山歌试妹心哟,吉吉尔舍”

记得第一次听这首歌曲是我十九岁那年在一个羌族山村教书的时候。那时,我刚刚从师范毕业分配到家乡附近的一个名叫禹碑岭的村子教书。那个村子隶属于县城威州乡,离县城很近,站在山头可以看到县城的高楼大厦,岷江河就从县城中穿过滚滚向西流向省城。

当我第一次恋恋不舍地离开县城往大山里走去,一到山村,看到泥抹石砌的羌寨,看到那些穿着土气的羌民,一些女人还坐在家门口奶孩子就恶心。再走进学校看到狭小的校园简陋的教室和我们的寝室,寝室里居然只抹了水泥,连石灰都没有抹,窗户很小,是木格子的,没有玻璃,白天都得开灯,心想,这什么鬼地方,我还得呆三年,因为我们只要工作三年后就可以再考大学,可是,这三年怎么过呀。

不过,还好,这里离县城近,一放学我们两个女孩就收拾好东西跑回县城家里,狂吃母亲做的佳肴,然后再看电视,第二天再和那女孩一道爬山到学校上课,反正山村小学上课时间晚,因为孩子们要帮家里做家务。就算我们迟到了,也没有人告状。

再说,山上还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本地的民师,其实,当年他是本地的才子,高中毕业也考上了师范学校,然而因为身体残疾被拒之门外,他做了民师,又报考师范学校民师班,可是依然因为残疾而被拒绝,他也灰心了,不再想考学的事,一心一意只想把村子里的孩子培养成人。还有一位是从农村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回到山村工作的男教师,民师每天放学回到自己家,我们下山了。学校就只留下那位男教师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妹妹守候。看到我们能天天进城,他也有些嫉妒,可是又没有办法。

有一天,我下班后准备下山回家,一个女孩过来对我说:“老师,你别走吧,我们寨子有人要结婚。”

什么,结婚,这关我什么事,年轻的我一心想着城里的生活,想到刚开放的露天舞场去嘣喳喳,那时迪斯科刚引进山区,许多思想陈旧的人还抱着反对态度,就连我开始也不敢去跳舞,可是经不住诱惑也进了舞场,一跳就有瘾,怎么能放弃呢?还有好看的电视节目,精彩的电视剧,美伦美幻的歌舞都深深吸引着我。我怎么能在这没有电的山上呆着呢?

我便对她说:“老师有事要回家。”说完便背着自己的包走出学校,走出山寨。当时,我似乎还看见那女孩失望的目光。

第二天我上山上课,听见几个女孩在唱着一首歌。当然不是流行歌曲,也不是我教他们的音乐课本上的歌,很好听的。我就听到那句“花儿纳吉”,而且男孩们也跟着在唱,我便问他们在唱什么,他们说他们在唱“花儿纳吉。”我问他们什么是花儿纳吉,他们摇摇头,她们不懂。

我问我们学校的当地民师,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们这里的民歌,是谈情说爱的。”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望了我一眼。我当时还没有谈朋友,一见他看我的眼光,我低下头,好像被他看破什么一样。

中午之前,新郎的父亲来学校请我们去吃酒席。我说,不是昨天就结婚了吗?那位民师说,昨天哪是结婚呀,昨天是花夜。

什么,花夜,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我写下了两个字,让那民师看,他点头,可是,我具体问他,他却说,你一个姑娘家打听那么多干吗,而另一个女孩也拉住我,不让我问,于是,我没有问下去,我们几位老师凑了一些钱,封了个红包就去赴喜宴了。

新娘穿着大红色的羌族服装,很漂亮,很喜气,尤其是那美伦美幻的绣花头帕,围裙及衣襟上的花边,简直绝了。新郎也很英武,穿着军装,不过没有领章和帽徽,他是退伍军人。绿色的军装衬着他身上的那两道红和胸前的那朵红花很漂亮。不过,当时我觉得他身上的羌红怎么像被五花大绑一样呢?我告诉另一个女伴,她也笑起来,要我别乱说,人家不高兴。

羌族的婚宴俗称九大碗,菜很丰富,全是我们在城里吃不到的东西,不过,那些砣砣肉很肥,让我们望而生畏.还有第一次参加农村的婚礼,我和另一个年轻女老师都很拘束,看到别人夹哪盘菜,自己才敢伸筷子.生怕让人家农村的人笑话我们贪吃,那是很没有面子的。有一种切成片摆成形状的花糕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什么,吃了一片,觉得很好吃,想吃第二片,可没有人动那盘菜,自己也不好意思吃了.新郎和新娘来敬酒,我依然想推辞,可村子里的人都不依,两位新人也端着酒杯在我面前,大有不喝酒就不罢休的架势。

民师告诉我,新人的酒不喝不是行的,这是规矩,我只好接过酒杯喝下。这是我从小时候那年误喝父杯子里的酒后,第二次喝酒。第一次是我小时候,爸爸喝酒,他又没有专门的酒杯,便用喝水的搪瓷杯子装酒,我刚吃了辣椒,不知里边是酒,以为是水,端着就喝,可想而知,我辣哭了。而这次,我喝下新娘的酒。

羌族的酒是自己家酿的,后劲后大,我脸比新娘还红。不过,民师帮我解围了,他让那对新人去了其他酒桌,放掉了我,然后他悄悄把酒泼掉了,要是我把那一杯喝完,真的打醉拳了。结婚喜宴少不了唢呐,每一轮都要唢呐手在吹唢呐,那声音拉得长长的。我们在唢呐声中上桌,又在唢呐声中离开酒席,又有一批宾客上了桌。

离开后,我问那个民师,这天又不是春节,又不是国庆,新郎新娘干吗要结婚呀。那位民师告诉我,这里结婚是看日子,还有,这天正是十月初一,是羌族人的节日羌历年,是羌族人过年。

原来如此,我又问他花夜的事,他说这是羌族结婚的风俗,在结婚头一天,村子里的姑娘都要到新娘家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唱花儿纳吉,还要摆干盘子。香肠呀,核桃花生什么的。哎呀,你个姑娘家打听那么细干什么,你又不在山上。”

他最后两个字没有说出来,而我却不好意思再打听下去了。

我又问他那些学生唱的花儿纳吉是什么意思,他笑了笑说,你问这干吗,一个女孩子家。他没有说下去。

我第一次听这么好听的山歌当然不会放弃,于是,让班上的学生教会了我,我和小孩们一道唱起《花儿纳吉》却引来别人的笑声,我很诧异,那位民师笑着说,一帮小孩不懂事,唱唱就算了,你这位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也跟着唱,像什么,这是人家表达爱情的歌曲。

一听他这样说,我的脸红了。因为那时,我已经沉醉于琼瑶的爱情小说中,也开始为爱情而脸热心跳了。

我又问他当年给他的女朋友唱过《花儿纳吉》吗?他的脸红了,骂了我一句讨厌。不过,我想,他曾经一定也给他的妻子唱过《花儿纳吉》,可是,他根本不爱唱歌。而另一位老师喜欢唱歌,在学校还教音乐,可是他喜欢的是《骏马奔驰保边疆》,我们问他给自己的女朋友唱过《花儿纳吉》没有,他说没有,谁唱那些老土的东西呀,可是,他的脸也红了。

很快,我有了初恋,那男孩是一名羌族,他的父母都是威州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威师的毕业生绝不亚于现在的名牌本科生。父亲因为热爱羌文化,长年搜集羌族山歌和民间故事,而他在父亲的影响下也迷上了考古,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招干进了茂县文化馆。

在他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了羌族文化,当时我刚迷上写作,我的老师要我多了解羌族,写羌族。于是,我常常跟着他去看古墓,看寨子里的树吞碑,才知道我教书的这个村子名字的来历,果然与治水英雄大禹有关,我惊呆了。

我和他一块儿走在山野,我对他唱起了《花儿纳吉》,对于我这个汉族女孩会唱羌民族的情歌,他也觉得很惊奇,他送我一本他父亲收录的羌族民间故事和羌族长诗《木姐珠和斗安珠》。

然而,我和他最终没有走进婚姻殿堂,最后牵着我的手的却是一位藏族男孩,只是他生活在一个被完全汉化的地区,不会说藏话,不会唱藏歌,也不会跳锅庄,而且对这些不感兴趣,于是,我的《花儿纳吉》也没有地方可唱了。

后来,我又调到另一个山寨教书,又辗转其他学校,也参加了无数羌族青年的婚礼,可是却没有机会参加她们的花夜。如花的新娘,如花的夜晚多令人向往。

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我的学生也长大了。不过,每教一批学生,那些孩子都会用她们稚嫩的声音为我唱“花儿纳吉”。

那些唱花儿纳吉的女孩都长大了,有的甚至带着他们的孩子到幼儿园来,可是不知那些女孩是不是唱着花儿纳吉出嫁的。

现在许多女孩都离开羌寨到外边去闯世界了,她们还会唱花儿纳吉吗?她们的婚礼也城市化了,他们来到都市,也开始在大餐厅中宴请宾客,没有了唢呐,有了结婚进行曲,没有乡村的豪爽的九大碗,有了城里人喜欢的精美菜肴,当然,菜品是很丰富的。可我更加怀念九大碗,怀念长声吆吆的唢呐。

可是,我知道,女孩们不会忘记花儿纳吉的,当我看到街上走过的穿着羌族长衫的女子,便从她衣衫的花边中,从她的围裙和头帕的花纹中听到花儿纳吉的旋律。就算她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我都相信,她年轻是一定是寨子里最美丽的金花,她也唱着花儿纳吉。

后来,我才知道,虽然《花儿纳吉》是情歌,但它却是词牌名,就像《沁园春》和《念奴娇》、《声声慢》一样,汶川的羌人都会唱《花儿纳吉》,在龙溪有位老大妈能唱五十多首《花儿纳吉》而且随意填词,随口就来,直抒胸臆,不但表达感情时唱,花夜也唱,出嫁也唱。

可是,我依然不知道这个词牌名的来历,纳吉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我的一个写诗的朋友雷子送我她的诗集《雪灼》,她是正宗的羌族,可是也没有唱《花和纳吉》出嫁,然而却把《花儿纳吉》融到她的诗歌当中,这部诗集让她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其中有一首写叠溪大地震的诗《蓝色震殇》,里边有这样一个细节,一对新人在地震那天结婚,然而灾难却拆散了他们,新郎死里逃生,却不见新娘的踪影,只见洪水漫过他们的家园,他们曾经的新房处已经是一片蔚蓝的湖。新郎悲伧地向着天空向着山川高喊“纳吉”,可是却只有洪水滔滔似乎在呜咽。

不知道诗歌中的纳吉是不是这个词牌名中纳吉,不知这首词与叠溪新娘有什么关系,只是我知道,在叠溪大地震中沉入湖底的一定有一个叫纳吉的美丽女子,她最后化作湖里的水草,湖里的鱼,那片深深的海子就是她的眼泪,她在唱着那首永远的恋曲《花儿纳吉》。

《花儿纳吉》是表达爱情的羌族民歌,这种爱不但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更是羌人对土地,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大地震后,我又走过许多羌寨,在那里又多次听到《花儿纳吉》。此时所听到的《花儿纳吉》已经有了新的含意。

当我在羌寨的废墟上听白发苍苍的老阿妈唱《花儿纳吉》,我感受到羌人在灾难面前不屈的个性,在迎接亲人解放军的人群中,在广东援建的工地上到处都能听到《花儿纳吉》,它却浓缩成两个字,感恩。在欢送解放军和援建队的时候,羌族老大妈们再次用有些颤抖的声音高歌一曲《花儿纳吉》,然后把羌红缠在亲人们的身上,把他们亲手绣的鞋垫送给他们,拥住亲人,就像拥住她们的孩子,一曲《花儿纳吉》唱出了人间大爱,唱出永远的人间真情。

一曲《花儿纳吉》让我们记住叠溪大地震中那位叫纳吉的美丽新娘,更让我们感受到人间大爱。

《花儿纳吉》永远的羌山之恋,《花儿纳吉》羌人自己的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