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唢呐 >> 唢呐优势 >> 正文 >> 正文

非遗继承者王华朝的唢呐人生天眼新闻

来源:唢呐 时间:2024/10/12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518420286668560&wfr=spider&for=pc
在水城区花戛乡东南部,北盘江沿岸,天门村隐匿在山间,一曲唢呐名曲《百鸟朝凤》从山间传来,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大伙知道这是王朝华又吹起了唢呐。     唢呐声高亢嘹亮,悦耳动听,响彻在小山村,让人忍不住细细聆听。“我父亲和哥哥就是吹奏和制作唢呐的一把好手,而我天生就是这块料。”王朝华从十岁拿起父亲的唢呐吹奏,到自己亲手制作一把把精巧的唢呐,如今已过去46年,王朝华从没有把唢呐放下过。   凭借着手里这把唢呐,王朝华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家里从祖辈开始就与唢呐打交道,从小就耳目濡染的王朝华十岁就能吹奏唢呐成曲,“我从小就喜欢唢呐,而且我们小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每天晚上大家坐在一起学习吹唢呐,就是我们唯一的乐趣。”十五岁时,为了生活王朝华开始跟着哥哥学习制作铜器,成为一名铜匠。几年后,王朝华成了一名熟练的铜匠,出于自己的喜爱和唢呐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22岁那年王朝华开始学习制作唢呐。   一直以来,唢呐以其高亢嘹亮、悦耳动听的演奏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以及民俗活动中,“我们这里谁家里有个事,都喜欢吹上两首唢呐。”     制作唢呐,是兴趣也是生活。“附近乡镇都会到我们家来定做唢呐。”早在那时家里的唢呐制作就已小有名气,接过这支接力棒,王朝华不敢有一丝懈怠,“不能把家里的手艺和名声丢了。”从上山寻找适合的木材,到手工开料、开膛、车节位、钻音孔等步骤,最终变成一支光泽油滑细腻、音色清脆、杆身不变形的唢呐,再把喇叭口做好,加上哨子一起组装,这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耐心。     “到山上选取木材肯不能随便,得要树杆笔直年代老一些的。”王朝华说,选到适合的木材不容易,但制作时更需要耐心,每一步都要小心才能把唢呐密度扎实、管壁光滑平整,制作喇叭口更是要敲打上万下。在这样的耐心下,王朝华制作的唢呐不仅完美继承了祖辈手艺和名声,得到了老顾客们的点赞认同,还更加优秀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去年,艺人龚琳娜在六盘水拍摄纪录片时,被王朝华的唢呐吸引特意定制了一把。     如今,王朝华每年接到的订单络绎不绝,侄子也开始跟随他学习唢呐制作。唢呐这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音色将会继续传承下去。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冰洁编辑谢勇勇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