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快乐的音乐会》,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逐步提升对音乐的喜爱。
2.运用聆听、演唱的方法,掌握四二拍与连音线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创编活动的乐趣,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
3.学习四二拍与连音线的相关知识;能够用欢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欢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难点]掌握四二拍与连音线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播放乐器的图片,并提问:大屏幕中老师呈现的都是什么乐器?
学生自由发言。(钢琴、小提琴、古筝、二胡)
教师总结:每一个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都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今天我们将走进一次快乐的音乐会,去感受乐器带给我们的快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音乐会,来领略其中的快乐吧!顺势引入本课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请学生聆听并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比较快)
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的速度是稍快的,生动地展现了音乐会热闹的场景。
2.复听歌曲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欢乐、高兴)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喜悦地,高兴地。
(三)探究学习
1.发声练习
(1)教师弹琴伴奏,在大屏幕上出示谱例,带领学生用C大调音阶做发声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以元音字母“a”发声,进行连续五次的上下行音阶练习。
(3)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及时换气,演唱时音量适中,声音要连贯、饱满,保护好嗓子。
2.学唱曲谱
(1)教师弹唱旋律,引导学生观看谱例,跟琴小声哼唱,并提问:歌曲的拍号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四二拍)
①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篇目中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并进行总结:四二拍的含义是以四
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强弱规律是
②教师示范,带领学生结合声势律动来感受强弱规律,强拍拍手,弱拍捻指,带领学生练习3次,巩固强弱规律。
(2)教师弹奏钢琴,逐句教唱高声部曲谱,并提问:旋律中出现最多的记号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圆弧线)
教师总结:旋律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连音线,连音线是指连接不同的音,表示对应的
音符要演唱或演奏得连贯。
①教师请学生观察多媒体呈现的记号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连音线是一道美丽的彩虹进行形象记忆,并解释连音线出现的地方声音要连贯。
②教师弹琴带领学生演唱谱例,带有连音线的部分提示学生用手在空中画弧线,进一步感受延音线的演唱。
(3)教师钢琴弹奏旋律,再次带领学生演唱,提示大家注意聆听钢琴,把握音准。
3.朗读歌词
(1)教师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提问:歌词中提到了几种乐器?每一个乐器的音色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2种;胡琴是嗞扭扭、小喇叭是滴滴嗒嗒)
教师总结:歌词中出现了胡琴和小喇叭,胡琴音色是“嗞扭扭”,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小喇叭也称唢呐,声音是“滴滴答”的,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总结:歌词中描绘了多个乐器一起表演的欢乐场面,各个乐器音色动听,吸引了小猫小狗也来加入其中,更加表现出乐器的感染力。
4.完整演唱
(1)教师弹琴,引导学生填词尝试演唱歌曲,同时唱到不同乐器的时候,用动作模仿出这个乐器演奏的样子。
(2)教师组织学生用欢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歌曲视频作为背景音乐,请学生小组讨论后,为歌曲中画框部分填入歌词。
2.学生以8人为单位,分成5个小组,进行10分钟的练习,教师巡视,从组员配合、情绪情感、歌词编创等方面指导,之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
教师鼓励评价并总结:大家的歌词创编得都十分有新意,老师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乐器的积累是十分丰富的。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四二拍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连音线的演唱,体会了歌词中对乐
器特点的描绘,感受到了音乐会热闹的场面。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欣赏不同的乐器,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作业:课下搜集二胡演奏的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