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这部文艺电影是吴天明导演主导的,也是吴天明导演走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现在90后甚至00后都很少文艺片这样的电影,感觉这样的作品索然无味,我也是90后,这部影片我看了好几遍,每一遍我看的都很认真,其中几个片段让我感动的想哭。我感觉这是很好的一部作品,农村人的淳朴和社会的现实使整部影片很清新。
天明学习百鸟朝凤影片中天明在父亲的逼迫下去学艺,去完成父亲一直梦想而没有做到的事。从开头学艺的事来看,就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是很强的。在天明小时候学艺的年代,唢呐还是比较流行的,基本红白喜事都会用到,当天明长大了自立门户,将焦家班改成游家班之后,社会变了,西洋音乐来了,唢呐不再像以前那样被人重视了。故事中,从一个少年学艺到长大自立门户,这个过程唢呐慢慢的被人摒弃,映照了传统文化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在影片中,唢呐的传声中,焦师傅说:我们黄河岸上不能没有唢呐,唢呐不能断了种!一定要把这门艺术学到骨头缝里!焦师傅是在告诉我们,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刻骨铭心,不要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影片的最后,天明的师兄弟都有了放弃唢呐的心,唢呐在被摒弃的边缘,焦师傅用生命在吹奏百鸟朝凤,是为了去挽回唢呐,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他病倒在床上,还在想着把家里辛劳了一辈子的黄牛卖了,去购买新的唢呐,他值得每一个学艺术的晚辈尊敬。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无法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改变,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很少看到唢呐或者听到唢呐吧。令人心暖的是,在影片的结尾中,唢呐归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将这份传统文化保留下来了。
吴天明导演主导这部电影,是真的用心了。值得我们去观看和思考,故事中,最后焦师傅上门找天明那些师兄弟的时候,他们都很怕焦师傅,这是对师傅的尊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华夏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都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年轻的一辈又传承了多少。传统文化离我们远去,在此,向老一辈的艺术家致敬!
最后,片尾的一首百鸟朝凤,吹到了每个人的心里,曲未终人要散,艺术的流失,让人悲痛。传统文化不能丢,人不能忘本,我们一定要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支持我观点的兄弟姐妹们请举起你们的双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