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师傅是远近闻名的唢呐匠,人称焦三爷,在那个手艺至上的年代,他深受百姓追捧。天鸣的父亲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唢呐匠,可惜没有师父肯收他,他便把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他谎报了天鸣的年纪,低声下气的恳求焦三爷收儿子为徒。
可唢呐匠有唢呐匠的规矩,焦三爷让天鸣用一根吸管把瓢里的水吸上来,以此测试他的肺活量,可惜天鸣人小气短,根本吸不上来。眼看拜师无望,气的天鸣爸对着他就是一通拳打脚踢,焦三爷不忍心看着瘦瘦小小的天鸣挨打,勉强收下了他。
既然留下了,天鸣就得好好学习吹唢呐,师娘告诉天鸣,四个人吹的唢呐叫四台,一般人家婚丧嫁娶用的都是四台,配合上吹笙、吹笛子、敲鼓的、拉胡胡的叫八台,演奏难度大,价钱也高,一般人家可请不起,而比这更厉害的叫做“百鸟朝凤”。天鸣小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他想听一听百鸟朝凤。
不久后,小男孩蓝玉前来拜师,他的天赋可比天鸣强太多了,一口水就能喷到一丈远的木牌上。从此焦三爷出活的时候都会带上蓝玉,而天鸣依旧一复一日的练习吸水,看着师父和蓝玉一趟趟出门演奏,天鸣羡慕极了。
天鸣回家探亲,卖弄的问爸爸知道什么叫“百鸟朝凤”吗?天鸣爸当然知道了,这正是他送天鸣学习唢呐的目的,“百鸟朝凤”是唢呐匠的看家本领,每个师父每代只亲传一人,只有德行好、天分高的弟子才能学到,学会了这首曲子可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而百鸟朝凤只能在葬礼上演奏,受用的人必须口碑极好才行,一般人是不配享用的。
两个小兄弟开始跟着焦三爷一个一个调门的学习唢呐,一天夜里,师兄弟们齐聚在焦三爷家,师兄们起哄让两个小师弟也露一手,天鸣表演了鸟鸣,焦三爷点了点头,终于肯带着他一起出活表演了。
也是这次表演让天鸣对唢呐有了更深的认知,死者在当地也算德高望重,葬礼上,死者的后嗣跪在地上恳求焦三爷吹奏一曲“百鸟朝凤”,并表示多少钱都可以,焦三爷摇了摇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品性的问题,死去的这个人,他不配。
转眼到了焦家班传声的日子,所谓传声,就是唢呐班主确定接班人的日子,这对唢呐匠人品和艺品最好的肯定。
焦三爷选择的这个人,必须是从骨子里热爱唢呐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唢呐这门手艺给传承下去。而天鸣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慎重的从焦三爷手接过金唢呐,脸上又惊又喜。
天鸣开始正式学习百鸟朝凤,转眼间就从懵懂的孩童变成了健壮的青年,离开师父的庇护,他自立门户,一群唢呐匠都要在他稚嫩的肩膀下讨生活。
天鸣第一次接活是一桩喜事,他带着手下人认认真真的吹奏唢呐,主人家却满不在乎的表示随便吹吹就行了,并每人包了一个大红包。天鸣一时间愣住了,他感觉到一种羞辱。
除了这次丰厚的收入以外,其他村庄婚丧嫁娶时给的礼钱却越来越少,很多礼仪被主家选择性的遗忘,以前的唢呐匠出活是坐在太师椅上的,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可如今谁把唢呐匠放在眼里。焦三爷对唢呐的没落痛心而无奈,他悲怆的告诉天鸣,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听的。
渐渐的,西洋乐器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邀请艳俗、新奇的流行乐团,唢呐惨遭冷遇。一些追求时髦的年轻人甚至公然阻止唢呐班演出,天鸣年轻气盛和他们打了起来。可纵然如此,也没有阻止唢呐走向没落。师兄弟们纷纷选择转行,天鸣连四台的演出都凑不齐人了。
焦三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帮着天鸣去找以前的徒弟,想要阻止他们外出,可大家都要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为了给天鸣撑场子,焦三爷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吹奏了一曲“百鸟朝凤”。带着孝布的后嗣跪了一片,享受唢呐匠为家人带来的无上荣耀。
可焦三爷毕竟老了,血水顺着唢呐流了出来,他吐了一口血,却坚持配合天鸣将百鸟朝凤演奏完毕,这是他心中的坚持。
焦三爷被诊断出肺癌晚期,所剩的日子不多了,这个固执的老人卖了牛凑了钱却不肯给自己治病,拿着钱给天鸣置办了一套新唢呐,他告诉天鸣,黄河边不能没有唢呐。
县里的文化局将唢呐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天鸣等人演出一场,可天鸣找了一圈都没有凑够人,二师兄的手指在干活时被切断了,另一个师兄得了肺病,路边有一个吹唢呐的乞丐,难道唢呐已经沦落到乞讨的地步了吗,看的天鸣心酸不已。
焦三爷去世了,天鸣一个人孤零零在坟前吹奏了那曲百鸟朝凤,曲调宛转悠扬,却自带凄凉。
随着时代的更替,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所有的技艺都沦落为讨钱的工具,为了生活放弃坚持,为了金钱忘记初心的故事屡见不鲜。焦三爷说的很对,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子里的人,才能把手艺传承下去,所以他很有预见性的选择了天鸣。天鸣没有辜负焦三爷的希望,只是在这个大时代的浪潮下,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PS,本文为《百鸟朝凤》电影解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315.html